《经济学人》每日一词:knea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knead
knead 英 [niːd] 美 [niːd]

专八 GRE

Knead 是本周《经济学人》(2025年9月27日刊)标题为“A restaurant scandal sticks in China’s throat”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Screens play videos of chefs kneading dough or lovingly selecting fish for the wok.

(wok 是一个源自中文的单词,指做中餐用的“中式炒菜锅”)

从音标上来看, knead 与熟词 need 有着相同的发音,两者有时容易混淆,在听与说时要注意小心区别。

从词源上来看, knead 一词源自于古英语 cnedan (揉捏、挤压、按压),与古高地德语 knetan (揉捏)相近。其基本含义即是指“揉、捏”,侧重指用手将湿面粉或湿黏土反复用力揉成面团(dough)或糊状(paste)。比如:

  • 把面团揉匀且有弹性为止。
    Knead the dough until it becomes smooth and elastic.

从“揉捏”这个动作出发, knead 进而拓展指“揉捏、推拿、按摩”肌肉等,尤其是为了放松或者减轻疼痛。比如:

  • 揉捏酸痛的颈部肌肉
    knead sore neck muscles

而从“揉捏成形”这个概念出发, knead 还被用来引申喻指“揉捏般形成”。比如:

  • 左右舆论
    knead and mould public opinion
  • 把最初的提案打磨成一份扎实的计划
    knead the initial proposal into a solid plan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屏幕上播放着厨师揉面团或精心选鱼下锅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