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
Moral Cultivation
原义为教育感化,后侧重指风俗教化,即文学艺术作品对改变世情民风所起的教育感化作用。源于《毛诗序》,是儒家关于艺术功能论的重要范畴之一。“风教”强调诗歌、音乐对于人的思想感情的教育引导作用,认为统治者能够用诗歌、音乐为工具,自上而下地传达某种理念、教育感化民众,收到移风易俗的功效。“风教”观念影响深远,从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到近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遵循这一思想,是儒家伦理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学家、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如果艺术作品过于强调风教,会造成理念先行、理念大过形象,损害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最好的方式是寓教于乐,让文艺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