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
Sacrificial Ceremony / An Ode to Sacrificial Ceremony
主要含义有二:其一,指古代帝王登上泰山,祭拜天地以报告成功、感谢天降祥瑞,同时刻石记功、向天下宣示受命于天的一种大典。其中在泰山顶上筑土为坛行祭天礼叫“封”,在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除场地行祭地礼叫“禅”。传说中三皇五帝、禹、汤、周武王等都举行了封禅,秦以后只有秦始皇(前259—前210)、汉武帝(前156年—前87)、汉光武帝(前5—公元57)等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其二,指封禅文,是古代劝告帝王封禅或记录封禅大典、歌颂功德的一种文体。由西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创制。南朝刘勰(465?—520)指出,封禅文作为一个时代的典章,体制庄重宏大、气势壮阔,应当纪事可靠、说理清晰、文辞典雅。为了歌颂帝王的伟大和天地的神奇,封禅文作者要从浩瀚典籍中选用古雅而不晦涩的词语,或者采用新颖而不肤浅的词语,要竭尽想象力和夸饰之能事。封禅文后来演变为庆典致辞以及记录各类庆典活动的文章。遵循刘勰提出的要求写作,庆典文章可以体现一个单位、地区乃至国家的精神与气度,而优秀的庆典致辞或记录庆典的诗文,也有可能成为代表时代水准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