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每日一词:jab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jab
jab 英 [dʒæb] 美 [dʒæb]

专八

Jab 是本周《经济学人》(2025年7月19日刊)标题为“The world is making impressive progress averting cancer”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In Britain the vaccine has led to a 90% drop in cervical-cancer cases for women in their 20s, based on data for the first cohort that was offered the jab at the age of 12 or 13.

(cohort 指有共同特点或举止类同的“一群人、一批人”)

从拼写上来看, jab 一词简单好记,不仅与熟词 job 形似,还与常见单词 lab (实验室)、 cab (出租车;驾驶室)、 tab (标签、标牌;账单、账款)等只隔首字母不同,几者可以一并联想记忆。

从词源上来看, jab 一词源自中古英语  jobben (戳、刺、啄),最早于1813年出现在现代英语中,其本义也是表示“戳、刺、捅”,侧重指突然快速用力地或粗暴地用尖锐的东西戳某人或某物。比如:

  • 她用胳膊肘捅我的腰。
    She jabbed me in the ribs with her elbow.
  • 那个江湖医生将针头扎入她的腿中。
    The charlatan jabbed the needle into her leg.

从这个概念出发,随后 jab 便被用来拓展指“用拳猛击”,即在拳击时用握紧的拳头快速有力地击打,特别是用前手短直拳猛击。比如:

  • 拳击手猛击对手,一拳正中其下巴。
    The boxer jabbed at his opponent and landed a hit right on his chin.

由于打针也是被针戳了一下,于是到了1914年后, jab 在英式英语中还被用来代替 inject 表示“皮下注射”,尤其是“注射疫苗、接种疫苗、打预防针”,常见于口语中,凸显轻松非正式感。比如:

  • 卷起你的袖子,来打一针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get jabbed

用作名词时, jab 相应表示“戳、刺、捅”和“用拳猛击”,以及在英式英语中指“注射、接种、预防针”。比如:

  • 流感预防针
    a flu jab
  • 很疼的疟疾预防针
    painful anti malaria jabs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根据英国首批在12或13岁时接种疫苗的群体数据,该疫苗已使20多岁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90%。

好了,关于 jab 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送各位一句出自津巴布韦裔加拿大作家马特绍纳·迪力瓦约(Matshona Dhliwayo)的名言共勉:

Enemies stab you in the back, true friends jab you in the front.
敌人背后捅刀,挚友当面刺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