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每日一词:carton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carton
carton 英 [ˈkɑːtn] 美 [ˈkɑːrtn]

TEM4 TEM8

Carton 是本周《经济学人》(2025年4月19日刊)标题为“Abortion becomes more common in some US states that outlawed it”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Shipping cartons stack up next to Post-its with passwords.

(Post-it 是美国3M公司注册的著名便利贴商标,其中文商标名为“报事贴”,一般用来代指“便利贴”)

从拼写上来看, carton 是一个与熟词 cartoon (动画片;漫画;连环漫画;草图)十分形似且容易相混淆的单词,两者在听说读写时要注意小心区别。

从词源上来看, carton 一词源自意大利语 cartone (硬纸板),最早于1816年由法语 carton (硬纸板)进入英语而来,最初也是用来表示制作纸盒的“硬纸板”。

等到了1890年后, carton 进而从制作硬纸盒的材料拓展到表示“硬纸盒”本身,侧重指一种轻便且可折叠的硬纸板容器,主要用来包装食品、饮料或其他商品。比如:

  • 牛奶盒
    a milk carton
  • 一盒两品脱的牛奶
    a two-pint carton of milk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式英语中, carton 还可以用来表示内装小纸盒的“大包装盒”。比如:

  • 一条香烟
    carton of cigarettes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写有密码的便利贴旁堆满了装运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