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Taiji (The Supreme Ultimate)
国学中的“太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既是宇宙生成的本源,也是万物存在的理则,其内涵远超单纯的阴阳符号(☯),而是一个融形而上学、伦理学和实践智慧于一体的复杂体系。以下从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经典本源:从《周易》到理学的概念演进
-
《周易·系辞上》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首次提出概念,郑玄注:“太极者,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
数字象征:汉代纬书《乾凿度》提出“太极元气,函三为一”(天地人未分状态)
-
-
理学重构
思想家 核心诠释 理论突破 周敦颐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 宇宙生成论模型 朱熹 “太极只是理”(《朱子语类》) 理气二元论 王夫之 “太极即阴阳之本体” 气一元论
二、哲学内涵:三层本体论结构
-
宇宙论维度
-
邵雍《皇极经世》:“太极一也,不动生二(阴阳)”
-
张载“一物两体”说(《正蒙》),揭示对立统一规律
-
-
心性论维度
-
陆九渊“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王阳明“良知即太极”(《传习录》)
-
-
方法论维度
《周易》筮法中的“分二挂一”操作,体现太极思维的操作化
三、符号系统:图示演变的哲学密码
-
周敦颐《太极图》
-
自上而下五层:无极→阴阳→五行→万物化生
-
圆相象征“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朱熹解)
-
-
古太极图(阴阳鱼)
明代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完善双鱼互纠图形,体现:-
阴阳互根(鱼眼相含)
-
循环往复(S型曲线)
-
四、实践智慧:从武术到医学的应用
-
太极拳
-
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
-
“掤捋挤按”四正手对应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
-
中医理论
-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
张景岳《类经》:“医易同源,太极同本”
-
-
书画艺术
石涛“一画论”:“法于何立?立于一画”,将太极思维转化为笔墨法则
五、现代诠释:科学哲学的对话
-
量子物理学参照
玻尔将太极图作为族徽,象征波粒二象性的互补原理 -
系统论视角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与太极“生生不息”观的契合 -
生态文明启示
汤一介用“太极和谐观”建构全球伦理
核心要义总结
-
动态本体:非静止实体,而是“即体即用”的创生过程(方东美语)
-
辩证思维:含三为一(阴阳+冲和之气),超越二元对立
-
实践理性:从宇宙法则到修身功夫的贯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太极”思想展现了中国哲学“观象取意”的思维特质,在当代仍为应对复杂性问题(如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提供东方智慧。从韩国国旗的简化太极到量子实验室的悬挂图,这一古老概念持续激发跨文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