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Literature Is the Vehicle of Ideas.
载道说是儒家关于文章用以表达思想、阐发道理的学说,主张文为道之载体,强调文道统一。该学说由北宋周敦颐明确提出"文以载道"的经典表述(存在三种理解范畴:特指周氏之说、道学家文道关系论、整个儒家文道理论体系),广义涵盖整个儒家文道关系理论体系。
儒家之“道”主要指尧舜之道及先王之道,即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原则,要求文学作品体现道的精神并促进其传播实践,形成以道统文、以文济道的文艺纲领。其核心为道是文之本源,文是道之显现,既强调文服从道,亦承认文的相对独立性。
该学说发展历经四个阶段:汉代至魏晋确立"原道"传统,刘勰系统提出文源于道的本体论;唐宋韩愈等倡导"明道"说,主张通过古文复兴儒道;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颐发展为"载道"说,朱熹强化道本文末观念;元明以后进入综合阶段。韩愈提出"气盛言宜"说,认为文辞是明道载体,与周敦颐视文为工具不同,但均属儒家文道合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