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每日一词:backlog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backlog
backlog 英 [ˈbæklɒɡ] 美 [ˈbæklɔːɡ]

BEC

Backlog 是本周《经济学人》(2025年7月12日刊)标题为“America’s broke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big problem for Trump”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Turner Construction Company, America’s largest commercial builder, reported that its order backlog rose by a fifth, year on year,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从拼写上来看,不难发现 backlog 一词就是由常见单词 back + log (原木;日志;计程仪)双拼而来。

从词源上来看,该词最早出现于1684年,也可拼作 back-log ,起初用来表示“炉火后方的大木柴(a large log at the back of a hearth fire)”以及“营火的垫底大木柴”,也就是放置在炉火后方或营火底部的用以保持火焰燃烧或者说维持火势的大木柴。

由于这类大木柴需要很久才能完全燃烧掉,如同积压的工作需要很久才能处理完成,外加上 log 除了表示“原木”以外还常指“日志”,于是 backlog 到了1932年后便被用来引申指“积压的工作、未完成的事情”,就像是堆在当前任务后方的一大堆记录在案的待办事项,侧重指本应该已经完成但因资源或时间不足而未及时处理或执行的工作、任务、订单等。比如:

  • 积压的电子邮件
    backlog of emails
  • 由于天气恶劣积压着未能及时举行的多场比赛
    backlog of games caused by bad weather
  • 我有大量积压的维修和维护工作要做。
    I've got a huge backlog of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to do.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美国最大的商业建筑商特纳建筑公司报告称,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订单积压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五分之一。

好了,关于 backlog 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送各位一句出自美国著名效能咨询师戴维·艾伦(David Allen)的名言共勉:

If you’re at zero backlog, it’s a whole lot easier to change priorities.
如果你没有任何积压的工作,那么调整优先事项就会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