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每日一词:diehar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diehard
diehard 英 [ˈdaɪhɑːd] 美 [ˈdaɪhɑːrd]

专八 GRE

Diehard 是上周《经济学人》(2025年7月26日刊)标题为“China’s smartphone champion has triumphed where Apple failed”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Mi Fans”, as diehard Xiaomi customers are known, collect company memorabilia and race to get their hands on every new product.

(memorabilia 为复数名词,指“收藏品、纪念品”)

从词源上来看, diehard 一词最早出现于1844年,也拼作 die-hard ,源自于短语动词 die hard (继续抵抗绝望的困境;难以改掉,很难摆脱)。

话说在19世纪初,西班牙帝国、葡萄牙王国和大英帝国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第二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展开了为期6年的战争,从1808年一直持续到1814年,史称“半岛战争(Peninsular War)”。

其中,西、葡、英三国联军与法军于1811年5月16日在西班牙的一个叫做阿尔布埃拉(Albuera)的小村庄进行了一场关键会战。此次战役为半岛战争中伤亡比例最高的战役之一,交战双方各伤亡约3500人。

之所以在伤亡如此惨重的情况下,联军还能获得胜利,这主要归功于英军威廉·英格利斯中校(Lieutenant-Colonel William Inglis)指挥的第57步兵团的顽强抵抗。

当时英格利斯中校因被法军炮弹击中而受伤躺卧在地,但他拒绝退出战斗,坚守阵地并高喊“Die hard 57th, die hard!”(拼命抵抗,57团,拼命抵抗!)来鼓舞士气(boost morale)。于是后来人们便用 diehard 表示“拼命抵抗的人”或者说“顽强的人”。

然而,随着人们使用该词来嘲笑几位试图维护传统军事制度并坚决抵制军事改革的陆军高级军官, diehard 的含义逐渐发生了贬化,转而作名词指“顽固分子、死硬派、铁杆支持者”,以及作形容词指“顽固的、死硬的、铁杆的、因循守旧的”,常作贬义词使用,侧重指即便存在充足理由的情况下,仍然顽固坚守旧观念、制度或信仰,并强烈反对改变或者不顾反对继续支持某事的人。比如:

  • 铁杆拥趸
    diehard fan
  • 顽固保守派
    diehard conservative
  • 流亡国王的顽固支持者
    diehard
     supporters of the exiled king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米粉”,也就是小米的铁杆客户,他们不仅收集公司的周边产品,还争相抢购每一款新品。

好了,关于 diehard 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送各位一句出自爱尔兰裔美国男演员、导演、制片人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的名言共勉:

Old habits die hard, I guess. If you don't kick them, they kick you.
积习难改啊。你不踢走它,它就会踢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