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每日一词:flog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
《经济学人》每日一词:flog
flog 英 [flɒɡ] 美 [flɑːɡ]

专八

Flog 是本周《经济学人》(2025年7月26日刊)标题为“China’s smartphone champion has triumphed where Apple failed”一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

These days, though, he is not just flogging cheap phones.

从拼写上来看, flog 比熟词 fog (雾,困惑;使……蒙上雾,使……困惑)中间多了一个字母,也与常见单词 frog (青蛙;法国佬)以及小站(微信公众号:田间小站)推送过的 flag 只隔中间一个字母不同,几者可以一并联想记忆。

此外,将 flog 的字母按照反向顺序拼写的话,还会得到一个熟词 golf (高尔夫球、高尔夫球运动),两者也可以串在一起记忆。

从词源上来看, flog 一词原本是个俚语,起源不明,可能缩写自拉丁语 flagellare (鞭笞)而来,也有可能拟声自抽打声而来,其基本含义是指“鞭笞、棒打”,常用被动语态,侧重指用鞭子或棍子狠狠地抽打某人以作为惩罚。比如:

  • 数十名水手因企图叛变而遭到鞭打。
    Dozens of sailors were flogged for attempting a mutiny.

鞭笞活人可以作为惩罚,但鞭笞死马则毫无意义。在英式英语中便用字面义为“鞭笞死马”的习语 flog a dead horse (美式英语中常用 beat a dead horse)喻指“白忙活、做无用功、做徒劳无益的事”。比如:

  • 他一个劲儿地想将这项法律废除,但我认为他在白费力气。
    He keeps trying to get the legislation repealed but I think he's flogging a dead horse.

虽然鞭笞死马是白忙活,但是鞭笞活马却可以加快速度。出售东西时,特别是在面临经济压力或急于转手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也想快马加鞭地将东西推销出去。于是 flog 在英式英语中还被用来引申指“出售、卖掉推销、兜售”某物,常含贬义并作非正式用语使用,侧重指费力地、大作宣传地或非法地将东西快速地或便宜地卖掉,特别是滞销品或者赃物、违禁品之类的可疑物。比如:

  • 将雇主的柴油倒卖给卡车司机
    flog one's employers' diesel to lorry drivers
  • 那个不幸的男人想快点儿卖掉他的旧车,但没人愿意买。
    The hapless man tried to flog his old car, but no one would buy it.

那么回到上面《经济学人》的句子,其句意也就是说:不过,如今他已不再只是兜售廉价手机了。